婚前,男方要请亲戚,谓之叫客喝喜酒,朋友或有来往的熟人,多用下请帖的方式。1985年前,女孩出嫁边里人多不叫客,不摆酒席。1985年后,也同男孩子一样叫客大摆喜酒。朋友于亲戚一起于当日招待,若朋友熟人多,于结婚前一二日招待。招待客人时,找本队人帮忙,大老执(队长、组长)负责料理。少则三十几桌,多则六、七十桌或更多。2007年后,很多家人采取去饭店招待客人,席面饭菜也随时代变化。新中国成立前,多为十个碗。1985年后,多为十几个菜,有整鸡,整鱼。虽上级不提倡大操大办,但操办还是较大。
男方备新房,女方备嫁妆,各视经济情况,简繁不等。边外男方要送女方“上轿红”(嫁衣),1995年后,女方结婚穿婚纱、盘头、化装。旧俗,女孩婚前1~3日要逐渐减食,谓之“饿嫁”,1960年后,旧俗渐不沿用。
花轿与花车。新中国成立前至20世纪六十年代初期,结婚多用花轿迎娶。也曾有用马车、拖拉机迎亲的。1985年后,结婚改用轿车。1990年后,结婚之日,有不少新郎乘车前往女家并和新娘及其亲友拍照留念。不少户租用录相机,将当天许多活动录下,当晚或以后放录相,全家及亲友围看,可了解许多活动情况。2008年始,男婚女嫁时头天晚上必放礼花,多则上千元,少则四五百元,现已相约成习。
用花轿的,花轿至门前,有两个人手执火把围着轿转一圈,谓之“燎轿”,意在驱邪。
用轿车者,待轿车至门前,新郎要手捧喜糖去迎接,新娘方下车。有时同伴闹喜,不让新娘下车,新郎再去取糖来,有的要往返三、四次,热闹非凡。
拜天地与坐帐:新娘新郎同在院中拜堂,先拜天地,再拜爹娘,夫妻对拜。拜天地后,夫妻同进洞房,坐同一条凳子,喝交心酒,坐凳子时,新郎要压住新娘衣襟,否则以后会怕婆子。
新婚床上铺红席,墙上围红圈席,再铺新褥、新被单、放新棉被。床上撤有红枣、花生,借谐音早(枣)生(花生)贵子。